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我是来自初二(7)班的王晓孜。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演讲,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锁住荒凉,把灵魂种植到沙海中》。

回到2011年的春天,当时,扬沙天气在北京、杭州等多个城市出现,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。甘肃民勤,距离杭州2600公里,位于甘肃省西北部,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两面夹击之中。数十年来,已成“中国沙尘暴的四大策源地”之一。但是要知道那里曾经是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,在沙漠化的步步紧逼下,一点点褪去生命的颜色。

五年前,我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,种下了一个希望:在民勤县昌盛村,一片“杭州林”正在茁壮成长。“杭州人”这三个字,对当地村民来说,就像家人一样亲切。

五年来,在援种“杭州林”的过程中,也体现了杭州市民的精气神:活动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,参与人群面越来越广,很多热心公益的企业团体都加入进来,募集款项越来越多,杭州林的面积逐年增加。杭州林为“美丽中国”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也成为杭州“公益之城”、“文明之城”的最好注脚。

梭梭,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,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,名贵中药苁蓉cōng róng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。一棵,一棵,又一棵,成为一个集体的梭梭,以沉默的坚毅,保护着农田与村庄,阻止着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可怕的汇合。当我们种下一棵梭梭的时候,也是在向它致敬——致敬于它的守护精神和它的坚韧性,致敬于它挑战这浩渺沙漠的勇气。

1652亩,这是 “杭州林”第一期的面积。2016年,“杭州林”第二期工程开始了,杭州人继续向民勤传递着绿色。

十元钱,就可以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梭梭。

一棵梭梭,可以一直在荒漠生长。光阴流逝,岁月流转,那些梭梭还会在那里,那片“杭州林”还会在那里。我们一点一点做下去,也许就能一点一点改变世界——当地村民的生存环境大为改善,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
下面,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次的捐款活动的形式:

 1、捐种可以从十元、从一棵梭梭起步,捐款额不封顶。

 2、可以以单位集体名义捐建梭梭林

 3、可以从各种途径进行捐款

另外杭州日报将会刊登捐款人的名字和寄语并及时公布捐款额度。在捐款阶段结束后,也会招募3-5名爱心志愿者作为市民代表,与杭州日报的志愿者一起前往民勤,亲手在大漠里种梭梭,见证和监督“杭州林”的种植情况。

所以,在这里我想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:行动起来吧,尽自己的一份力,让更多的人拥有绿洲!
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
C9DBDDC6-A15D-4845-9CC0-D47D991CA31C.JPG